艺术讲座之——潘天寿的艺术特色
作者: 发布时间:2008-10-15
学院B楼报告厅了挤满了人群,有学历生,自考生,书画教研室的张赤老师,甚至还有学院的后勤工作人员。08年10月9日晚,我们迎来了中国美院教授卢西做《潘天寿的艺术特色》主题讲座。卢炘,原潘天寿纪念馆馆长、现潘天寿基金会副会长、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评估委员。卢教授说道:我小时候与潘先生有过很多交往,后来做了潘天寿纪念馆的馆长,故说起潘先生很激动。潘先生的生涯,主要分七个阶段,少年时期、在浙江第一师范时期、在上海时期、在杭州、抗战至解放前、解放后、以及文革最后的岁月。提到了潘先生与其老师李舒同、吴昌硕的艺术交流和艺术主张,后来受到诸乐三的哥哥诸闻韵的赏识,诸闻韵当时任上海艺专的校长。1928年,国立艺术院(现0638太阳集团)第一任院长林枫眠先生到上海去请潘天寿回杭州来上课,这就是我们学院国画系创始人之一,1938年潘先生的作品初具自己风格,1948年达到成熟状态,尤其独创了手指画。
卢教授讲述了潘先生的风趣人生和曲折的艺术生涯,并且用幻灯片讲解了潘先生的各个时期的作品,很是赏心悦目,有很多都都是在印刷品、书籍、网站上看不到的一手资料。很多同学纷纷拿起相机抢拍潘先生难以见到的作品图片。卢教授回答道:“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受到了西方绘画的强烈挑战和冲击。潘天寿认为,中国画和西方画是两个不同的绘画系统,只有各自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才能开拓艺术的新境界。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创造了雄放阔大、至显至奇的艺术风格,在绘画作品的用笔、着墨、构图和意境等方面都显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潘天寿生活的时代,是中西文化冲突,社会环境激烈动荡的时代。在这种历史的大背景下考察潘天寿的艺术活动,我们更能体会到潘天寿的艺术成就以及他在美术史上的崇高地位。他的一生中,中国画经受了三十年代、五十年代以及“文革”的三次大冲击。引进西方文化,求助西画改革中国画,融合中西;以苏联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以至否定中国画的存在价值,这是近一个世纪来严峻的历史。潘天寿提出了一条强调民族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改造和发展中国画的途径。潘先生所选画材,均来自家品性,着意在纯朴、宁静、旷达的自然美之间,这是潘先生修养与格趣的体现,亦是潘先生的刚毅正气与豁达情怀的流露,运笔在铁划钩中显示了特有的雄强、凝练、老辣、生涩的特点。着墨浓重中兼得元气淋漓,注重色墨对照具有中艳之趣,布局全在“造险”、“破险”之间,以磅礴的气势,憾人的力表达了独到的新结构形式美,潘先生的书法、篆刻、手指画、学养等功力极深,广博的修养和深刻见解造就了他的艺术巅峰。谢谢大家!
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之后学生们纷纷与卢教授合影,后来还被花鸟进修班“开后门:拉到班上去单独讲课.
文:郑东风 图:郑东风